close

《過動兒的親子教養》

暖心全人諮商中心/楊聰才診所心衛中心   文 呂佳珍心理師

診間來了一個年輕外國婦女帶著一個小孩,約56 歲大,治療師領她們上樓進入遊戲室後,開始幫他們作親子諮詢。

婦女很慌亂,但又很堅定地有很強烈的企圖心想要尋找幫助。

小孩最近在大醫院檢查接到ADHD 診斷,他和先生查了一下,發現有很多項特徵和小孩很像,不知道該如何是好,偏偏他們才先生因公來台,只是一小段時間待在這裡。自己有三個小孩,目前因為其他因素考量,決定在家作在家教育。

在和小孩遊戲治療中,治療師發現,小孩每次遊戲沒辦法超過10min, 共玩了三種遊戲,而且,在其中一項專注力訓練的遊戲中,他遇到困難的時候,就很容易放棄,說他再也不玩這個遊戲了。治療師,經過規劃後,決定先由一次只給小孩30min的遊戲治療及行為治療開始,合併給家長的親職教養諮詢,漸進地提昇父母效能,才能因應孩子的成長過程的變化和發展上的需求。

美國兒科學會(AAP)釋出了一份臨床實踐指南,為注意力缺陷/多動障礙(ADHD)兒童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建議。 本指南基於現有的最佳證據,旨在供兒科醫生、家庭醫生和其他醫療保健提供者等初級保健提供者使用。

以下是結合專家學者意見,是可能有助於您孩子行為的建議:

1. 建立一個例行事項。regular exercise eating and sleeping,規律運動吃飯和睡覺時間,儘量每天遵循相同的時間表,從起床時間到就寢時間。

2. 整理外部圖示。 鼓勵你的孩子每天把書包、衣服和玩具放在同一個地方,這樣他們就不太可能丟失它們。

3. 管理分心。 當孩子做作業時,關閉電視,限制噪音,並提供乾淨的工作空間。 一些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在移動或聽背景音樂時學習得很好。 照看你的孩子,看看什麼有效。

4. 限制選擇。 為了幫助您的孩子不要感到不知所措或過度興奮,只需幾個選項即可選擇。 例如,讓他們在這套衣服或那套衣服、這頓飯或那頓飯、這套玩具或那套衣服之間做出選擇。

5. 與孩子交談時要清晰具體。 透過描述你聽到他們說的話,讓你的孩子知道你在聽。 當他們需要做某事時,請使用清晰簡短的指示。

6. 幫助你的孩子計劃。 將複雜的任務分解為更簡單、更短的步驟。 對於長期任務,提早開始和休息可能有助於限制壓力。

7. 使用目標和讚美或其他獎勵。 使用圖表列出目標並跟蹤積極行為,然後透過告訴孩子或以其他方式獎勵他們的努力,讓您的孩子知道他們做得很好。 確保目標切實可行——小步驟很重要!

8. 有效紀律。 與其罵罵、大喊大叫或打屁股,不如使用有效的指示、超時或取消特權作為不當行為的後果。

9. 創造積極的機會。 多動症兒童可能會發現某些情況有壓力。 瞭解和鼓勵你的孩子做得很好——無論是學校、體育、藝術、音樂還是戲劇——都可以幫助創造積極的體驗。

10. 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。 營養食物、大量的體育活動和充足的睡眠很重要;它們可以幫助防止多動症症狀惡化。

另外, 作者對於過動兒家長們良心的建議:

1、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

由於 ADHD 兒童常因為行為問題而被處罰,許多家長認為 ADHD 兒童並無表現 出良好的行為,很難給予讚賞或鼓勵,但其實不管 ADHD 兒童表現如何,應該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無條件的愛,愛不是良好行為表現後才出現的,而是充滿 在日常生活之中。

2、父母在小小進步中給予肯定及鼓勵

父母在教導 ADHD 兒童時,往往感受到即使重複講了很多次,他們還是可能再犯相同的錯誤,但其實這也是一般人不專心時會犯的錯誤。由於 ADHD 兒童注 意力不集中與生理因素有關聯,因此家長看到 ADHD 兒童他們能有小小的進步, 就是相當不容易的,亦可針對這些小小的進步給予具體的肯定及回饋。

3、父母幫助 ADHD 兒童找出自我優勢之處,面對 ADHD 兒童,肯定他們與其他人不同之處,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。

每位孩子都有其與眾不同,值得欣賞與肯定的地方,例如:ADHD 兒童的創造力、 ADHD 兒童的善良與單純。一但家長自己願意接納 ADHD 兒童,並且從中找到他的 價值,如此就能提供 ADHD 兒童自我的信心。

4、父母自我照顧及自我肯定的重要性

根據研究顯示,ADHD 兒童的父母,比一般為人父母者承受更大的壓力、無助、自責;更糟的是 ADHD 兒童的父母,易漸漸處於社交孤立狀態,和親朋好友 失去聯繫;父母常常為了照顧 ADHD 兒童,自己變的一無所有,更缺乏照顧兒童 的資源。其實父母值得像照顧兒童一樣,好好照顧自己,有時也讓自己的心放個 假,充充電,提升能量後再出發。

《資料來源》

1. CDC-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ttention-Deficit / Hyperactivity Disorder (ADHD)

Treatment

https://www.cdc.gov/ncbddd/adhd/treatment.html

2. 過動兒親職教育-劉思吟社工師

(文章屬於作者版權所有,未經作者同意,請勿翻製或轉載,謝謝。)

如有邀稿,或演講邀約,請私下和作者聯絡:

email信箱:janetlu0607@gmail.com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呂佳珍心理治療師 的頭像
    呂佳珍心理治療師

    Ms. Janet Lu呂佳珍心理師部落格

    呂佳珍心理治療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